智能穿戴設備當落腳於提升服務質量

时间:2025-11-02 11:50:26 来源:中國射擊協會 作者:陳秀環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

  當前,層出不窮的智能穿戴設備,以更強的功能性、更好的體驗感等優勢出現在諸多應用場景,例如小米手環監測心率、呼吸、睡眠等健康指數,醫用智能穿戴設備顯示血壓、血糖、心電等數據,諸如此類,再將數據轉換為圖表,為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參考。

  但現實中,智能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已從最初的新鮮感轉換為一部分人群的健康焦慮。有時睡眠挺好,但智能手環顯示深度睡眠時間不足3個小時,這便增加心理負擔。應深刻明白,這類數據雖然具有參考價值,但終究不是醫院診斷結果,也不能作為診斷依據,對此不必緊張、焦慮,更不必形成“數據依賴”。

  對智能穿戴設備數據關切,源於對健康的關注。當前,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運動健身、飲食營養知識和常見病科普等信息,智能穿戴設備恰在此滿足了人們關注健康的需要。

  科技承載期待,創新開啟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如何更好助力生活成為新課題。續航能力不足、人臉識別能力不強、健身數據無法精準獲取……凡此種種,智能穿戴設備應用與生活需求期許之間出現錯位,這既是智能穿戴設備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補足的短板,也蘊藏著有待創新突破的潛力。

  智能穿戴設備點亮美好生活不可能一蹴而就,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做好文章。從應用領域看,科技越發展,產品應用場景就應越廣泛,要用心挖掘“科技+服務”讓科技服務的觸角向深處延展。從服務群體看,不同人群對智能穿戴設備的需求千差萬別,差異化、分類化產品應用有著廣闊市場,比如加快信息無障礙建設以方便殘疾人群體、降低產品使用門檻以服務老人。從發展前景看,智能穿戴設備獲取數據保護尤為重要,對信息的保護能力主要體現在用戶能否控製設備對個人信息的處理,個人位置信息、健康檢測數據、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等均需要平台規範化管理,防止數據泄露帶來的信任危機。

  推動科技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是擁抱科技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唯有麵向多群體、符合多樣需求,智能穿戴設備才能做到研發貼心、使用放心、生活舒心。從需求處下筆,在創新處發力,在提升服務質量上落腳,讓智能穿戴設備可信可靠、富含新意心意,繪就智能穿戴設備新畫卷。

分享



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责任编辑:馬宜中)